当前位置:首页>合同债务

借款人故意不接催款电话,出借人能凭借未接电话,主张诉讼时效中断吗?

作者:张雯婷律师发布日期:2025-04-08 所属分类: 合同债务 阅读量:3

2018年11月5日小李因为资金紧张向同乡小王借款10万元,双方书面约定一年后归还,借期届满后,小王催促小李还款,小李以生意受损为由请求小王宽限时日,碍于同乡关系,小王无奈答应。之后两年小王多次向小李讨要欠款,小李均已上述理由拖延。2022年6月份后,小王发现再也联系不到小李,多次拨打小李电话无人接听,直至2023年12月份才联系到小李,但是小李以诉讼时效已过为由拒绝还款。由于小王在诉讼时效内的多次均为口头催收,并未保留证据,仅有的几次电话催收,借款人小李还没有接听电话。那么小王能否凭借几次未接通的电话记录主张诉讼时效中断?

笔者认为,诉讼时效制度的初衷在于激励权利人积极行使自身权益,避免其“在权利的温床中沉睡”。其根本目的不是为债务人提供逃避债务的途径,而是敦促权利人适时采取行动。若债务人蓄意躲避债权人,企图通过时效过期来逃避债务,这不仅违背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原则,也背离了诉讼时效制度设立的初衷。

在实际操作中,只要债权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提出了债权主张,不论债务人是否接收到这一主张,诉讼时效均可重新开始计算。本案例中,小王多次尝试通过电话联系小李以催讨债务,但小李却拒绝接听,导致小王客观上无法向其表达催款意愿。

综上所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的明文规定,即便小李未接听小王的电话,小王的行为也构成了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的行为,因此能够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相关裁判文书整合,仅代表个人观点,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文章中若涉及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请以最新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为准。

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者有法律咨询的公众均可致电:185 0298 1693

法律名词标签: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8502981693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